中秋节:一个以“阖家团圆”为精神指向的美好的传统节日
一年一度的中秋团圆佳节又要来到了。在人们的心目中,中秋节是仅次于春节,位列第二的传统节日,只要是条件允许,不管相距有多远,亲人们都会赶回自己的家中,过一个亲切温馨、开心快乐的团圆节。因此,中秋节是我国的一个以“阖家团圆”为精神指向的,美好的传统节日。

中秋节,又称为“仲秋节”、“八月节”、“八月半”、“拜月节”、“团圆节”等等,是流行于我国众多民族中,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。因为时间是农历的八月十五,又恰好是“三秋”的一半,所以得名“中秋节”。中秋节与春节、清明节、端午节并称为中国4大传统节日,人们的重视程度仅次于春节。中秋节源自先民对天象的崇拜,由上古时代的“秋夕祭月”等仪式和相关活动演变而来。起源于先秦,普及于汉代,定型于唐朝,正式定立于北宋,盛行于宋朝以后,明清时期,中秋节与春节齐名,从而成为我国的第二大传统节日。
中秋节在千百年的传承中几经演变,揉合了许多古老的礼俗和神话传说,以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诸多因素,以致注入了极丰富的底蕴,文人墨客也借此留下了众多诗词歌赋文章,而最终以“阖家团圆”为精神指向,成为了今天的主要文化内涵。中秋节以月亮的圆象征着人的团圆,寄托了思念故乡和亲人的感情,从而祈盼丰收和幸福,从而成为了既丰富多彩,又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。
由于人们的足够重视,所以中秋节自古以来就很隆重而又热闹,为此在节日期间,素有祭月、赏月、吃月饼、看花灯、赏花、饮桂花酒等众多的民风习俗。此外,由于地域文化特点的不尽相同,各地还逐渐发展出了诸如“卖兔儿爷”、“树中秋”、“舞火龙”、“走月亮”等许许多多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。
亲人团聚。在我国的传统节日中,向来就具有讲人伦、重亲情的显著特点,每逢过年过节时,总是以亲人团聚、人丁兴旺为最大的幸福和福分。而其中最突出讲究和强调亲人团聚的,则是春节和中秋团圆节了。自唐朝中秋节正式被定型起,就把月圆与人间的团圆联系了起来。随着时代的变迁,这一主题越来越突出和重要。所以,阖家团圆既是中秋节的一大特色,与明月联系起来后又更富有诗情画意。在民间,如果这天有儿女在外,不能回家团圆,家长和儿女双方都会觉得特别遗憾。即使是今天,如果与亲人的团圆实在难以如愿时,也总是会打个电话告知并问候的。
吃月饼。月饼,又叫作月团、丰收饼、宫饼、团圆饼等,原本是古代中秋祭拜供奉月神时的贡品,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,作为了家人团圆的象征。月饼既象征着大团圆,又可以当作节日的食品,还能用它祭月和赠送亲友。自明朝出现专门制作的中秋月饼之后,它就成为了中秋节习俗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了,并在民间逐渐广泛流传开来。当时心灵手巧的制作月饼的师傅们,会把嫦娥奔月等神话故事,作为食品艺术的图案印在月饼上,从而让月饼成为了更加受人们青睐的中秋佳节的必备食品了。到了现如今,吃月饼已经是我国全国各地过中秋节的流行习俗,而中秋节这一天,人们都要吃月饼,其寓意当然是“团圆”啦。
中秋赏月。中秋赏月的风俗是唐代时才正式形成的。在唐代,中秋赏月、玩月颇为盛行,许多文人墨客以及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佳作和诗句,是最好的证明。古籍记载中的唐明皇中秋之夜游览月宫、观看仙女们跳“霓裳羽衣舞”的传说,就是唐朝宫廷中秋玩月习俗的一个缩影。即使在当时的民间,玩月也是很普遍的。中秋之夜,为赏玩明月,富者多自搭彩楼,贫者多集于酒楼,好游者或登高于山顶,或泛舟于水上,文人赋诗,艺人说古,饮酒欢歌,唱酬娱乐,往往通宵达旦,极尽玩月之欢。到了现代,中秋赏月的方式变得多样化,除登高望月、泛舟赏月等传统之外,还有摩天轮赏月、坐飞机赏月、露营赏月、看直播赏月等新的方式。
娱乐游戏。在全国各地的中秋节习俗中,除了一家人团聚吃喝赏月外,参加丰富多彩,五花八门的娱乐游戏,也是节日的重要组成部分。比如走月亮、逛夜市、游园会、放烟花、燃宝塔灯、放孔明灯、看灯会、猜灯谜、荡秋千、舞龙、会饼、玩兔爷、唱月亮歌会、看花展、文艺演出等等。这些活动既热闹非凡,更是增添了节日的氛围。尤其是猜灯谜和玩花灯,更是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,又深受人们喜爱的文化艺术活动,往往会吸引许多人的参与、欣赏和游玩。
祝朋友们:阖家团圆、幸福美满、万事如意、中秋节快乐!
个人观点,欢迎评论,敬请关注。
pg电子官网平台